• 回到顶部
  • 0551-65636606
  • QQ群
  • 微信二维码

2018全国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二)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河北)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措施D.教育内容

  2.教师专业化的尝试始于()(云南)

  A.教师职业的出现B.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

  C.教育立法的规定D.国民教育制度的确立

  3.能体现教师职业道德本质的是()(四川)

  A.职业理想 B.职业责任

  C.职业态度 D.职业技能

  4.因材施教的思想遵循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山西)

  A.顺序性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D.互补性

  5.群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就是()(山西)

  A.群体凝聚力B.课堂气氛

  C.群体规范D.学校人际关系

  6.以分科为中心的课程论又称为()(辽宁)

  A.活动课程论B.经验课程论

  C.学科课程论D.知识课程论

  7.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开展“小博士”工程,利用课余时间,少则两周,多则三四个月,自己研究探索一个专题或完成一部童话作品。此活动的开展体现了教学的()原则。(河北)

  A.循序渐进B.启发性

  C.直观性D.理论联系实际

  8.在自然情境下进行的,比较灵活且适用范围较广的一种观察方法是()(山西)

  A.教育实验观察B.严格控制的观察

  C.全结构式观察D.教育现场观察

  9.俗语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说的是一种()(湖南)

  A.激情B.心境

  C.应激D.热情

  10.中小学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是()(辽宁)

  A.团委B.班级

  C.教导处D.教研组

  11.()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湖南)

  A.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D.学校领导制度

  12.我国中小学校的法定代表人物是()(四川)

  A.市长 B.县长

  C.镇长 D.校长

  13.古代一般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山西)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

  C.分组教学D.集体教学

  14.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山西)

  A.弗洛伊德B.华生

  C.桑代克D.巴甫洛夫

  15.下列选项中,属于现代教学媒体的是()(河南)

  A.标本B.挂图

  C.网络教室D.模型

  16.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山西)

  A.聚合思维B.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D.理性思维

  17.德育过程主要是探索德育的()(黑龙江)

  A.目标B.内容

  C.方法D.规律

  18.少年期的年龄阶段是指()(山西)

  A.3岁~6、7岁B.6、7岁~11、12岁

  C.11、12岁~14、15岁D.14、15岁~17、18岁

  19.阳阳因为想得到妈妈和老师的表扬而刻苦学习。她的这种学习动机属于()(山西)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D.求知欲

  20.构成课程的三种基本成分是()(黑龙江)

  A.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

  B.课程目标、课程计划和课本

  C.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

  D.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

  21.吃糖之后再吃药,就觉得药特别苦;而吃完药再吃糖,就会觉得糖特别甜。这是哪一种感觉规律()(湖南)

  A.感觉适应B.同时对比

  C.继时对比D.感觉转换

  22.个体生长过程有两个高峰,其第二高峰是()(河南)

  A.乳儿期B.幼儿期

  C.童年期D.少年期

  23.个别教师对学生进行谩骂、体罚或变相体罚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山西)

  A.人身自由权B.身心健康权

  C.人格尊严权D.名誉权

  24.用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分析“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一种()(湖南)

  A.消退现象B.泛化现象

  C.分化现象D.练习现象

  25.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其他大学专科学历的公民不得申请教师资格的类型是()(山西)

  A.幼儿园B.小学

  C.初级中学D.高级中学

  26.下列情形中,不属于教师权利的是()(山西)

  A.开展教学改革B.参与学校管理

  C.要求外出进修D.雇用别人替自己代课

  27.一门课结束后,教师会编制一套试题,全面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这种测验属于()(云南)

  A.安置性测验B.形成性测验

  C.诊断性测验D.总结性测验

  28.假定学生已经掌握“三角形的高”这个概念,判断学生掌握这个概念的行为标准是()(四川)

  A.学生能说明三角形高的本质特征

  B.学生能陈述三角形高的定义

  C.给出任意三角形(如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图形或实物,学生能正确画出它们的高(或找出它们的高)

  D.懂得三角形的高是与底边相垂直的

  29.以下关于教育目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四川)

  A.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B.教育目的具有社会性

  C.教育目的由统治阶级的意志决定

  D.教育目的具有时代性

  30.我国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是()(辽宁)

  A.教研组B.学年组

  C.教导处D.教研室

  二、双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选项中,有两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教育家中,属于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代表人物有()(甘肃)

  A.凯兴斯泰纳B.卢梭

  C.康德D.小原国芳

  E.裴斯泰洛齐

  2.人的发展主要包括()(山西)

  A.身体的发展B.认知能力的发展

  C.心理的发展D.劳动能力的发展

  E.社交能力的发展

  3.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主要特征对教学效果具有显著影响,它们是()(山西)

  A.热心和同情心B.渊博的知识

  C.高超的能力D.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E.细心和耐心

  4.人的道德行为包括()(山西)

  A.道德行为认知B.道德行为技能

  C.道德行为体验D.道德行为习惯

  E.道德行为动机

  5.学校潜在课程包括()(甘肃)

  A.教学过程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B.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受到的影响

  C.校风、班风等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的影响

  D.未来社会要求的新科技

  E.社区人文及物质环境

  三、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漏选、多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属于内部感觉的有()(山西)

  A.肤觉B.平衡觉

  C.嗅觉D.运动觉

  E.味觉

  2.下列属于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组成部分的有()(山西)

  A.德育B.智育

  C.体育D.美育

  E.劳动技术教育

  3.智力的主要成分包括()(山西)

  A.观察力B.记忆力

  C.思维力D.想象力

  E.注意力

  4.研究性学习的领域包括()(辽宁)

  A.人与政治关系领域B.人与自我关系领域

  C.人与社会关系领域D.人与文化关系领域

  E.人与自然关系领域

  5.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黑龙江)

  A.共产主义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D.社会主义

  E.民族主义

  四、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黑龙江)()

  2.运用必要的乡土教材进行教育,这遵循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吉林)()

  3.能力的发展与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是不同步的。(河南)()

  4.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目标。(山西)()

  5.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安徽)()

  6.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称为课堂气氛。(山西)()

  7.素质教育就是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河南)()

  8.教学大纲是教学计划。(山西)()

  9.负强化和惩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河南)()

  10.课后评价时,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关注的焦点相同。(山西)()

  11.定势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活动准备状态。(河南)()

  12.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越来越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山西)()

  13.“勤能补拙”充分说明智力因素对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河南)()

  14.教师对学生的表扬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的正诱因。(河南)()

  15.教师智能结构是由教师知识结构、智力结构和能力结构三个维度构成的有机整体。(山西)()

  16.柏拉图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论述了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问题。(山西)()

  17.教师教育就是师范教育。(山西)()

  18.新课改进一步强化了教育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安徽)()

  19.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用于实施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可以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山西)()

  20.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调节教师人际关系的准绳和润滑剂。(山西)()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试述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并说出在你以后的工作中需要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河南)

  2.有些教师说,他们没学过教育学、心理学,但照样教了几十年的书;还有的老师说,孔子没有学过教育学、心理学,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万世师表。你认为上述观点正确吗?为什么?(山西)

  3.试述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吉林)


  历年真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教育的三个构成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系统。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命题立意】考查教育者在教育构成要素中的地位。★

  【错因分析】考生易混淆教育的三个构成要素各自的地位。

  2.B【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教师专业化的开始的标志。★★

  【错因分析】考生对相关知识点识记不清。

  3.A【解析】教师职业道德理想是职业道德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崇高的职业道德理想才能产生模范遵守职业道德的行为。职业道德理想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本质。

  【命题立意】考查体现教师职业道德本质的内容。★★

  【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或识记不清。

  4.C【解析】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要根据受教育者不同的特质和发展水平因材施教。

  【命题立意】考查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相关知识。★★

  【错因分析】考生对身心发展规律所带来的教育启示认识不足。

  5.A【解析】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命题立意】考查群体凝聚力的概念。★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6.C【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学科课程论的认识。★

  【错因分析】识记不清。

  7.D【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内涵。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理解。★★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理解不准确。

  8.D【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教育研究方法中的观察法的不同类别。★★

  【错因分析】识记不清。

  9.B【解析】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漫性的情绪状态。心境一经产生就不只表现在某一特定对象上,而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影响人的整个行为表现,成为情绪生活的背景。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心境的理解。★★

  【错因分析】理解有误。

  10.B【解析】班级是中小学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

  【命题立意】考查班级的内涵。★★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记忆不准确。

  11.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教育体制的概念。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教育体制的认识。★★

  【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或记忆混淆。

  12.D【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我国中小学校的法定代表人物。★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记忆不准确。

  13.A【解析】古代一般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

  【命题立意】考查古代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

  【错因分析】考生对教学组织形式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全面。

  14.A【解析】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命题立意】考查内发论的代表人物弗洛伊德的观点。★★

  【错因分析】考生对内发论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掌握不准确。

  15.C【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现代教学媒体的类型。★

  【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

  16.B【解析】创造性思维既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也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统一,但更多地表现在发散思维上。创造性思维以发散思维为核心。

  【命题立意】考查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17.D【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德育过程的主要目的。★★

  【错因分析】考生对德育过程的目的理解不透彻。

  18.C【解析】少年期是指11、12岁~14、15岁这一年龄阶段,相当于初中阶段。

  【命题立意】考查心理学对年龄阶段的划分。★★

  【错因分析】考生对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划分记忆不牢固。

  19.C【解析】个体为了获得长者们(如家长、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把学习或工作做好是一种附属内驱力,属于外部动机。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附属内驱力的理解。★★

  【错因分析】考生对附属内驱力的内涵及特点把握不到位,或与其他两种内驱力的特点混淆。

  20.A【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构成课程的三种成分。★★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记忆不准确或复习不到位。

  21.C【解析】感觉对比分为两种: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会产生同时对比现象。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会产生继时对比。题干描述的现象是由于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是继时对比。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感觉对比中继时对比的理解。★★★

  【错因分析】对感觉继时对比和同时对比区分不清。

  22.D【解析】少年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

  【命题立意】考查个体生长发育的两个高峰期。★

  【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

  23.C【解析】人格尊严权指学生享有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如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谩骂、体罚、变相体罚或有其他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

  【命题立意】结合实例考查教师侵犯学生权利的行为。★★

  【错因分析】考生对于教师侵犯学生的不同权利不能结合实例加以区别。

  24.B【解析】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做出条件反应,属于刺激的泛化。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泛化和分化的理解。★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25.D【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一条规定,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命题立意】考查教师资格证方面的知识。★★

  【错因分析】知识掌握不全面。

  26.D【解析】教师没有权利雇用他人替自己上课。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规定。

  【命题立意】考查教育法规的相关知识。★★

  【错因分析】知识掌握不准确。

  27.D【解析】总结性测验也就是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注重考查学生掌握某门学科的整体程度,概括水平较高,测验内容范围较广,常在学期中或学期末进行。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教学测验基本类型的掌握。★★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准确。

  28.C【解析】掌握概念不仅要分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且要把学到的概念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它可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检验对概念的掌握程度。所以概念掌握的行为标准是应用概念,因此选C项。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概念掌握的行为标准的理解。★★

  【错因分析】容易误选A项。

  29.C【解析】教育目的是社会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结合,在古代社会,教育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目的的制定依据并不只考虑统治阶级的意志,还要考虑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人们的教育理想等。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的理解。★★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理解不准确。

  30.C【解析】学校行政是教学决策和指挥中心,其决策意图由职能部门——教导处加以具体化并执行之。

  【命题立意】考查我国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

  【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

  二、双项选择题

  1.BE【解析】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马利坦、赫钦斯、奈勒、马斯洛、萨特等。

  【命题立意】考查个人本位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错因分析】考生易混淆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2.AC【解析】人的发展主要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命题立意】考查人的发展的内涵。★★

  【错因分析】识记不清。

  3.AD【解析】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命题立意】考查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的教师的两个重要人格特征。★★

  【错因分析】识记不清。

  4.BD【解析】人的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

  【命题立意】考查道德行为的内容。★★

  【错因分析】考生对相关知识掌握不准确。

  5.BC【解析】潜在课程是指在课程方案和学校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教育实践和结果,但属于学校教育经常而有效的组成部分,可以看成是隐含的、非计划的、不明确或未被认识到的课程。A项属于学校的常规课程而非潜在课程,D项不属于学校的潜在课程,是社会发展对学生的新要求。E项不属于学校范围内。

  【命题立意】考查潜在课程的内容。★★

  【错因分析】考生对潜在课程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全面。

  三、多项选择题

  1.BD【解析】根据刺激的来源,可以将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是指感受外部刺激,反映外部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主要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五大类;内部感觉是指感受内部刺激,反映机体内部变化的感觉,主要分为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

  【命题立意】考查内部感觉和外部感觉的分类。★★

  【错因分析】内部感觉和外部感觉区分不清。

  2.ABCDE【解析】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

  【命题立意】考查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错因分析】考生对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掌握不全面。

  3.ABCDE【解析】智力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等。

  【命题立意】考查智力的成分。★★

  【错因分析】知识掌握不准确。

  4.BCE【解析】研究性学习的领域包括自然、社会和自我等领域。

  【命题立意】考查研究性学习的主要领域。★★

  【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或识记不清。

  5.BCD【解析】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六条规定。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教育基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错因分析】考生对相关法律规定不了解。

  四、判断题

  1.√【解析】略。

  2.【解析】运用乡土教材进行教育遵循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解析】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知识多了,能力并不一定就高。

  4.【解析】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二者不能等同。

  5.√【解析】略。

  6.√【解析】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上占优势地位的态度和情感的综合状态。

  7.【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误解。素质教育强调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是合格加特长。

  8.【解析】1992年,原国家教委在制定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时,把“教学计划”更名为“课程计划”,把原来用的“教学大纲”改称为“课程标准”。 课程计划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编写各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主要依据;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每门学科都有对应的学科课程标准。

  9.【解析】负强化本质上仍然增加了目标行为出现的几率,而惩罚减少了目标行为出现的几率,两者存在本质区别。

  10.【解析】在课后评价时,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关注的焦点不同。新手型教师的课后评价要比专家型教师更多地关注课堂中发生的细节;而专家型教师则更多地谈论学生对新教材的理解情况和课堂中值得注意的活动。

  11.【解析】定势对解决问题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12.√【解析】略。

  13.【解析】“勤能补拙”说明的是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影响。

  14.√【解析】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凡是能使个体产生积极的行为,即趋向或接近某一目标的刺激物都称为积极诱因,也叫正诱因。教师的表扬属于正诱因。

  15.√【解析】智能结构包括知识、智力和能力。

  16.【解析】亚里士多德首次论述了身心和谐发展教育。

  17.【解析】教师教育不仅包括职前的师范教育,还包括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等。

  18.【解析】新课改强调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淡化原有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功能,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

  19.【解析】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

  20.√【解析】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调节教师人际关系的准绳和润滑剂,有助于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教师群体的道德水准决定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五、论述题(答案要点)

  1.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1)遗传与营养;(2)早期经验;(3)教育与教学;(4)社会实践;(5)主观努力。

  学生能力的培养:(1)注重对学生早期能力的培养。

  (2)教学中要加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训练。①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②要注意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③在教学中重视学生智力技能的训练。

  (3)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因材施教。①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②教师不应歧视在某些能力方面有缺陷的学生。

  (4)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5)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

  (6)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①用个别教育的方法,分别培养每个学生的兴趣、意志、情感等;②采用整体教育的方法,使整个班级甚至全校都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让学生在其中受到熏陶,逐步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品质;③教师要采取个别化教育的方法,有针对性地、逐个纠正学生自身的一些不良习惯。

  【命题立意】考查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培养方法。★★★★

  2.题干中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

  (1)这些教师认为没有教育理论,一样可以进行教育实践,他们都忽略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密切联系。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实践依据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这样才能避免盲目摸索,更有效率地实现教育目的。

  (2)教育理论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意义都十分重大。从理论功能上讲,掌握教育原理有助于解释教育现象、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为学习其他相关学科提供坚实的理论根基;从实践意义上讲,掌握教育原理有助于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提高教育质量、总结经验、探索规律。

  (3)孔子是个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他不仅拥有经验,还有丰富的教育理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都是孔子总结教学经验而提出来的教学理论,这些理论反过来直接指导了教育教学实践。因此,真正重视教育实践的人,是不应也不会轻视教育理论的。

  【命题立意】考查对教育理论知识重要性的把握。★★★

  3.(1)教师方面。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在全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从根本上说,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教师。为此,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①了解和研究学生;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③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④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⑤发扬教育民主;⑥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⑦正确处理师生矛盾;⑧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⑨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2)学生方面:①正确认识自己;②正确认识老师。

  (3)环境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确保校园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完整性和纯洁性。加强学风教育,促进良好学风养成,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风氛围下健康地学习,这对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和价值。

  【命题立意】考查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与方法。★★★★★